十八、疆域與人口
59.簡述我國緯度位置、海陸位置及其優越性。
緯度位置:大部分位于中緯度,屬于北溫帶,南部少數地區位于熱帶,沒有寒帶。優越性:南北跨緯度廣,氣候復雜多樣,有利于發展多種農業經濟。海陸位置:亞歐大陸的東部,太平洋的西岸,海陸兼備。優越性:陸上與許多國家接壤,便于開展邊境貿易,東臨太平洋,便于發展海洋事業、對外貿易和同海外各國的友好往來。
60.試分析中國人口分布特點及原因。
分布特點:東多西少。原因:①東部季風區雨熱同期,有利于農作物生長;②地形以平原、丘陵為主,地形較平坦,土壤肥沃,交通便利;③開發歷史悠久,經濟發達。
十九、自然環境及其影響
61.試分析我國地勢特點及其影響。
特點:西高東低,呈階梯狀分布。影響:①西高東低,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,形成降水;②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,溝通了東西交通,加強了沿海與內地的聯系;③在階梯交界處,落差大,水能豐富。
62.為什么我國發射的載人飛船著陸點大多選擇在內蒙古高原?
、俚貜V人稀,有利于安全;②降水少,晴天多,有利于觀測;③地勢平坦開闊,有利于著陸。
63.試分析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及其形成原因。
分布特點:南方溫暖,北方寒冷,南北溫差大;形成原因:冬季南方正午太陽高度較大,白晝較長,地面吸收太陽輻射量較大;同時,北方正午太陽高度較小,白晝較短,地面吸收太陽輻射量較;冬季風對北方影響較大,加劇了南北的溫差。
64.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位置在哪些?原因是什么?
位置:青藏高原。原因:海拔高。
65.我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魯番盆地,試分析其原因。
、俸0蔚,氣溫高;②地形封閉,熱量不容易散發;③離海遠,受海洋影響小。
66.試分析我國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及其影響。
原因:①國土遼闊,南北跨緯度廣;②地形復雜多樣;③海陸差異大,跨多個干濕區。影響:①動植物資源豐富;②開展農、林、牧、漁等多種農業經營;③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。
67.為什么中國南方是“魚米之鄉”,而同緯度的西亞和北非等卻是熱帶沙漠?
、僦袊鴸|部海陸差異大,為季風氣候區,雨熱同期;②西亞和北非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,降水少,蒸發量大。
68.試分析我國夏季風的活動規律和影響。
規律:每年4月開始,由南向北推移,9月由北向南撤退。因而中國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,比北方長。影響:夏季風的影響是導致中國降水時空不均的主要原因。夏季風的進退也影響中國大陸東部雨帶的推移。夏季風的進退“失常”,往往會造成旱澇災害。雨帶如果推進遲緩,久久徘徊在南方,會導致“南澇北旱”;如果推進迅速,且在北方滯留時間長,則容易“北澇南旱”。
69.“一山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描述的是我國什么地形區?試分析其形成原因。
地形區:橫斷山脈。形成原因:①緯度較低,海拔較高,氣候的垂直變化顯著;②亞熱帶季風氣候,熱量豐富,降水充足。
70.東北——西南走向的大興安嶺,對我國氣候有顯著影響,列舉大興安嶺的地理意義。
、俅笾屡c400mm等降水量線重合;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——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界線;③大致是內流區與外流區的界線;④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——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界線;⑤我國地勢二級階梯與三級階梯的界線——內蒙古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界線;⑥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的界線。
71.試分析我國南方地區、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河流的水文特征。
南方地區:水量大、汛期長,含沙量小,冬季河流不結冰。華北地區:水量不大,汛期較短,含沙量大,且冬季河流有結冰現象。東北地區:比華北地區河流水量較大,含沙量小,結冰期更長,且春季積雪融化,形成春汛,夏季風來臨又形成夏汛。
72.長江中下游地區被稱為“黃金水道”,試分析其原因。
、俳熕,主要流經亞熱帶季風氣候區,降水多,水量大;②流經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,水流平穩,有利于航運;③支流眾多,且南北分布,增加通航里程;④主要流經亞熱帶區域,無結冰期,四季通航;⑤流域內人口眾多,經濟發達,貨運需求量大;⑥便于與鐵路、公路、運河、海運等其他運輸方式實現聯合運輸。
73.試分析洞庭湖面積不斷減小的原因、危害及對策。
原因:①泥沙淤積;②圍湖造田。危害:對長江洪水的調蓄能力降低,容易導致洪澇災害。對策:①中上游植樹造林;②退田還湖。
74.長江被稱為“水能寶庫”,試分析其水能豐富的原因。
、倭鹘涬A梯交界處,落差大;②主要流經亞熱帶季風氣候區,降水多,且支流眾多,水量大。
75.試分析黃河下游形成“地上河”的原因及應對措施。
原因:黃河中游水土大量流失,進入華北平原,水流變緩,泥沙淤積,形成地上河。措施:當務之急是加固堤壩,長久之計是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,最新措施是小浪底調水沖沙。
76.試分析黃河凌汛的形成原因、發生凌汛河段的判斷依據。
原因:由于較高緯度河段秋冬季節封凍早,冬春季節解凍遲,容易形成冰壩,阻塞較低緯度的河道來水,導致河堤決口。依據:河水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。
二十、自然資源及其利用
77.試分析我國土地資源構成的優勢和劣勢。
優勢:①總量豐富;②類型齊全,有利于發展多種農業經營。劣勢:①耕地少,難以利用土地多;②后備耕地不足;③比例構成不合理。
78.我國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?說出我國土地基本國策。
問題:①亂占耕地;②草場退化;③亂砍濫伐;④土地污染;緡撸菏终湎、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。
79.試分析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解決措施。
時間分布:夏秋多,春冬少。解決措施:興修水庫?臻g分布:南多北少,東多西少。解決措施:跨流域調水。
80.我國水資源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?
、俜植疾痪;②人均占有量少;③浪費和污染嚴重。
二十一、農業與工業
81.因地制宜發展農業需要考慮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有哪些?
自然條件:①光照;②熱量;③水分;④地形;⑤土壤。社會經濟條件:①交通運輸;②市場需求量;③國家政策;④農業技術水平。
82.遼中南工業基地以什么部門為主?發展的有利條件有哪些?
部門:重工業。有利條件:①有豐富的煤、鐵、石油等礦產資源;②臨黃、渤海,京哈、哈大鐵路交匯,水陸交通便利;③城市和人口密集,有廣闊的消費市場。
83.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共同的分布特點是什么?其中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兩個工業基礎面臨的不利條件是什么?
分布特點:沿海分布。不利條件:能源和礦產缺乏。
84.京津唐工業基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有利條件有哪些?
、俑叩仍盒:涂蒲袡C構多;②人才眾多;③資金雄厚。
85.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有哪些?
、俳洕l達;②市場廣闊;③水陸交通發達。
86.舉例說明哪些產業屬于高新技術產業?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的地區在哪些?
電子信息、生物工程、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屬于高新技術產業。長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是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的地區。
二十二、中國重要的地理界線
87.試總結秦嶺—淮河一線的重要意義。
、倥c1月0℃等溫線大致吻合;②與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吻合;③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;④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;⑤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;⑥濕潤和半濕潤的分界線;⑦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;⑧河流有無結冰期的分界線;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;⑩中國冬季集中供暖的界線。
二十三、北方地區
88.華北平原春季易出現旱災,試分析華北平原春旱的原因有哪些?應對措施有哪些?
原因:①春季降水少;②春季小麥返青,生長需水量大;③春季氣溫回升,蒸發量增大。措施:①采取噴灌、滴灌等節水的農業灌溉方式;②修建水庫,將夏秋季節多余的水儲存起來,以便春旱時使用;③采取了南水北調等跨流域調水措施,緩解華北平原的春旱;④實施人工增雨。
89.東北地區氣候寒冷的原因有哪些?
、倬暥容^高,氣候寒冷;②離冬季的源地較近。
90.東北地區的河流流量較大的原因是什么?
、傧募撅L帶來豐富的降水;②冬季降雪多,春季融化形成春汛;③緯度較高,氣溫低,蒸發量小。
91.東北地區形成商品糧基地有利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有哪些?
自然條件:①土地面積廣,黑土肥沃,糧食單產和總產量高;②溫帶季風氣候,雨熱同期,且夏季光照時間長,有利于農作物生長;③河流眾多,灌溉便利。社會經濟條件:①地廣人稀,本地糧食消費少,余糧多;②地形平坦,土地集中連片,適于大規模機械化作業。
92.東北地區發展重工業的有利條件有哪些?
、倜、鐵等礦產資源豐富;②開發歷史較早,工業基礎好;③鐵路運輸和海洋運輸便利。
93.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措施有哪些?
、僬{整優化產業結構;②更新設備;③引進人才和技術;④保護生態環境,發展綠色經濟。
94.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有哪些?
自然原因:①土質疏松;②夏季降水集中,多暴雨;③植被稀少。人為原因:①過墾過牧,破壞植被;②開礦修路。
95.黃土高原保持水土的措施有哪些?
、偕锎胧褐矘浞N草;②工程措施:建梯田,修擋土壩等;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: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,合理放牧等。
二十四、南方地區
96.長江三角洲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有哪些?
、俚靥庨L江入?,河海運輸便利;②經濟腹地闊;③城市密集,人力資源豐富;④技術力量,工業基礎雄厚。
97.上海作為我國最大的城市,它對周邊的帶動輻射作用有哪些?
、贋橹車r產品提供銷售市場;②為周邊企業生產提供技術、資金和先進的管理經驗。
98.試分析香港降水豐富,但嚴重缺水的原因及解決措施。
原因:①多低山丘陵,不利于保存降水;②經濟發達,人口眾多,需水量大。措施:①跨流域調水;②節約用水;③修建水庫。
99.說明香港與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特點及各自的優勢。
特點:優勢互補,互惠互利。香港的優勢:資金、技術、管理。祖國內地的優勢:眾多的勞動力、自然資源、生活消費品等。
100.臺灣森林資源豐富的原因是什么?
、贌釒、亞熱帶季風氣候,水熱充足;②多山地、丘陵。
101.臺灣水能豐富的原因是什么?
、贌釒、亞熱帶季風氣候,降水豐富,河流水量大;②多山地、丘陵,河流落差大。
102.臺灣人口、工業中心和鐵路分布特點及其原因是什么?
分布特點:人口、工業中心沿海分布且西部多東部相對較少,鐵路環島繞行。原因:中東以山地為主,西部平原面積較廣。
二十五、西北地區
103.西北地區干旱的原因是什么?
、偕罹觾汝,遠離海洋;②高山阻隔,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;③西北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,降水少,蒸發量大。
104.為什么西北地區瓜果特別甜?
光照強,晝夜溫差大,有利于糖分積累。
105.西北地區光熱資源豐富的原因有哪些?
、俸0屋^高,空氣稀薄,光照強;②降水少,晴天多,光照時間長。
106.試分析塔里木盆地人口、城鎮、交通線的分布特點及其形成原因。
分布特點:分布在盆地邊緣的綠洲上。形成原因:①臨近河流,水源充足;②地形平坦開闊;③土壤肥沃。
107.西氣東輸工程是一項“雙贏”戰略,試陳述西氣東輸工程對西部和東部地區的好處有哪些?
西部:①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,增加財政收入,促進當地經濟發展;②增加就業機會;③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。東部:①緩解能源短缺;②優化能源結構,改善環境質量。
二十六、青藏地區
108.試分析青藏鐵路修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其意義。
困難:高寒、缺氧、凍土、生態環境脆弱。意義:①加強與祖國內地的聯系,促進當地經濟發展;②促進民族團結。
109.試分析青藏地區主要的清潔能源形成原因。
、偎埽罕姸啻蠼蠛拥陌l源地且位于階梯交界處,落差大。②太陽能:海拔高,空氣稀薄,光照強,降水少,晴天多,光照時長。③地熱: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,地殼活躍。
110.試分析青藏地區的種植業的分布及原因。
分布:河谷地帶。原因:①河谷地帶海拔低,氣溫高;②臨近河流,水源充足;③土壤肥沃。
111.試總結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農業類型及其限制因素。
西北地區:農業類型是綠洲農業,限制因素是水源。青藏地區:農業類型是河谷農業,限制因素是熱量。
112.青藏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麥,試分析青稞單產高的主要原因。
、偃照諘r間長,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;②氣溫低,作物的生長期長;③晝夜溫差大,有利于作物養分的積累。
113.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、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。試列舉三江源地區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。
、偎亮魇Ъ觿;②草地沙化嚴重;③蟲鼠猖獗;④野生動物銳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