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圖專題
1.經度的遞變:
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,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。?
2.緯度的遞變:
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,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。
3.緯線的形狀和長度:
互相平行的圓,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,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。?
4.經線的形狀和長度:
所有經線都是交于南北極點的半圓,長度都相等。?
5.東西經的判斷:
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,減小的是西經。
6.南北緯的判斷:
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,向南增大為南緯。
7.東西半球的劃分:
20°W往東至160°E為東半球,20°W往西至160°E為西半球。
8.東西方向的判斷:
劣弧定律(例如東經80°在東經1°的東面,在西經170°的西面)
9.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:
相同圖幅,比例尺愈大,表示的范圍愈;比例尺愈小,表示的范圍愈大。?
10.地圖上方向的確定:
一般情況,“上北下南,左西右東”;有指向標的地圖,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;經緯網地圖,經線指示南北方向,緯線指示東西方向。
11.等值線的疏密:
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,坡度越陡;等壓線越密,風力越大;等溫線越密,溫差越大?
12.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:
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,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。?
13.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:
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。?
14.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:
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。
地圖專題
1.天體的類別:
星云、恒星、流星、彗星、行星、衛星、星際空間的氣體、塵埃等。?
2.天體系統的層次:
總星系——銀河系(銀河外星系)——太陽系——地月系
3.大行星按特征分類:
類地行星(水金地火)、巨行星(木土)、遠日行星(天、海)。?
4.月球:
、僭虑虻恼嬗肋h都是向著地球,也有晝夜更替;
、跓o大氣,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,隕石坑多,無聲音、無風;
、墼虑虮砻嬗猩矫}、平原(即月海)、火山。
5.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:?
穩定的光照條件、安全的宇宙環境、適宜的大氣和溫度、液態水。?
6.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:
光球(黑子)、色球(耀斑)、日冕(太陽風)。
7.太陽活動:
黑子(標志)、耀斑(最激烈),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。
8.太陽活動的影響:
黑子——影響氣候
耀斑——電離層——無線電通訊
帶電粒子流——磁場——磁暴
9.太陽輻射的影響:
、倬S持地表溫度,促進地球上水、大氣、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。?
、谔柲苁俏覀內粘K媚茉。
10.自轉:
方向:
自西向東,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、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。?
速度:
、倬速度(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)
、诮撬俣龋ǔ齼蓸O為0外,各地相等)?
周期:
、俸阈侨眨23時56分4秒真正周期)
、谔柸眨24時,晝夜更替周)
?
意義:
、贂円垢
、诓煌浂炔煌牡胤綍r
、鬯疁蔬\動物體的偏移(北右南左)
11.晨昏線:
沿自轉方向,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,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(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)。
12.晨昏線與經線:
晨昏線與經線重合——春秋分
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——夏至、冬至。
13.時間計算:
所求時間=已知時間±區時差+?途中時間
14.時區:
時區=經度/15°(若不整除,則四舍五入)?
區時差=時區差
15.世界時:
以本初子午線(0°)時間為標準時,也稱為格林尼治時間,也是零時區的區時。?
16.日期分割:
零點經線往東至日界線(180°)為地球上的“今天”,往西至日界線為“昨天”。?
17.日界線:
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(不完全經過180°經線)日期減一天,自東向西越過日期加一天。?
18.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:
、贇庀髼l件需要天氣晴朗;?
、诘厍蜃赞D的初速度:取決於緯度和地勢;?
、鄣匦纹教归_闊;?
人文因素:
地廣人稀,交通便利,符合國防安全需要。
、偬杭夹g力量強;
、诰迫捍箨懶詺夂,晴天多;?
、畚鞑暥鹊,發射初速度大;?
、芎D衔牟壕暥鹊,發射初速度大;海運便利。
19.公轉速度:
1月初——近日點——速度快
7月初——遠日點——速度慢
意義:
、贂円归L短的變化
、谡缣柛叨鹊淖兓
、鬯募镜母
、芪鍘У男纬
20.公轉與自轉形成了黃赤交角(23°26′):
四季的劃分:
黃赤交角存在——太陽直射點的移動——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——四季
氣候的形成:
黃赤交角存在——太陽直射點的移動——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——地中海氣候、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
五帶的分界線:
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、回歸線極圈之間為溫帶、極圈極點之間為寒帶
、偃酎S赤夾角變大,熱帶和寒帶變大,溫帶變;
、谌酎S赤夾角變小,熱帶和寒帶變小,溫帶變大;
、廴酎S赤交角為零,太陽永遠直射赤道,全球晝夜平分,地中海氣候、熱帶草原氣候消失。?
21.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:
、儆芍鄙潼c向南北兩側遞減;?
、谡缣柛叨鹊挠嬎=90°-△(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);
、巯闹寥毡被貧w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,?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;?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,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;
、苣媳被貧w線之間的地區——有兩次直射機會——兩次最大值;
、菥暥仍礁,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,樓房間距越大。?
22.晝夜長短的時間分布:
、偬栔鄙潼c在哪個半球,哪個半球晝長夜短,北半球夏季,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,北半球的晝長夜短。?
、谔栔鄙潼c向哪個半球移動,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,北半球6月22日晝最長,12月22日最短。?
、勰媳被貧w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,如?谑。?
23.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:
北半球夏半年,晝長夜短,越向北白晝越長(日出越早日落越晚),如北京>上海>廣州?
北半球冬半年,晝短夜長,越向南白晝越長(日出越早日落越晚)。如?冢緩V州>上海。
24.晝長:
晝長=日落時間-日出時間
晝長=24小時-夜長
日出時間=12:00-晝長/2(或0:00+夜長/2)
赤道上的點日出時間是6:00
日落時間=12:00+晝長/2(或24:00-夜長/2)
赤道上的點日落時間是18:00
25.晝夜現象的出現:
地球是個不發光、不透明球體
地球自轉的——晝夜更替(自轉速度周期影響晝夜溫差變化)
地球傾斜的公轉——直射點的移動、正午太陽高度、晝夜長短的變化——四季五帶